第70頁 (第1页)

作者:青溪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

我點點頭:「顏師古為《漢書》作注,曾說『蟲食其樹而沫出下流者,俗名為胡桐淚,言似眼淚也,可以汗金銀,今工匠皆用之』——說的便是此樹的汁液。」後世所云胡楊,也便是此樹了。

「不獨能汗金銀,還能入藥,清熱化痰。此樹樹幹硬如金鐵,堪為良材,枝葉可蔽風沙,汁液又能嘉益世人,實為難得。」

性情使然,他畫長河,畫大漠,雖都是壯闊風光,筆法總還端正謹慎。然而畫到那胡桐時,筆意忽變,一變而成伶仃瘦硬、虬枝鐵乾的凌厲險奇。絹上的夕照流水,都是遠景,這數棵胡桐,便在這一片蒼穹間傲兀地突挺出來,其蟠其曲、其虬其拗,其卓其挺、其貞其勁,無不分明。胡桐的枝幹委實丑怪,而他又著意不畫葉片,任憑這丑怪已極,卻也蒼勁已極的鐵骨堅枝煢煢挺立,像沒著外衣似的,可也真只有褪去了那些枝枝蔓蔓、繁亂蕪雜的碎衣爛衫之後,這胡桐的瘦硬軀體方才現出無窮生機,肅然成大漠崢嶸之骨,默然成千載傲世之身。

「當真氣體高絕,根骨妍絕。」我見他動作稍緩,終於出聲道。

「贊它『高絕』那是分毫不奇,然而看得出『妍絕』,殊為不易。」王維臉上微透笑影,盯著筆下胡桐,喟然道:「這胡桐,便似我們漢家的兒郎——雖然武人大多粗豪些,可總也是堅貞美麗的……你知我素來憎惡開疆闢土、征戰殺戮,可……看到他們的臉,真會教你覺得,身為漢家天子使,宣慰他們的『勝』,卻也真是一番至為榮耀之事,雖然那『勝』實在荒唐。至於崔常侍……唉,也不消提了。」

崔希逸被迫辜負與吐蕃的盟約,悵恨無極。而此時朝廷文士高官,輕視邊人蕃將,以之為不如中土華族,乃是極為常見之事,對這份信約不以為然,也不能理解崔希逸為何要對吐蕃人守信。王維奉佛日久,並不輕鄙「蠻夷」,更與崔氏一姓淵源深厚,因此對崔希逸深抱同情。

「牛左相做涼州都督時,頗諳節流之法,所省軍費可以萬計。崔常侍繼任,發覺軍儲有餘,並不當成自己的功勞,而是據實以報聖人。」

是的,崔希逸沒有將牛仙客節省軍儲的功勞竊為己有,而是報給了皇帝。這是牛仙客被提拔的契機。

「常侍忠直仁厚,絕不負人,故為名士。可誰能料到他也有不得不負的一日?誠然,刀兵血火之際,『信義』二字不能常為憑仗,吐蕃也未必永守此盟。但二人結約本是真心,原可保得數年邊關平靖,生民安樂,是我中華毀盟在先,無甚好說。常侍才兼文武,出為法將,入拜台臣,幹略勝我千倍,他尚且有被迫拋棄本心之時,我一介小官,又如何能免?如今之朝堂,我當如何立足?」王維壓抑著語調,究竟越說越是高聲,繼而將筆在案上重重一拍,那筆桿裂了開來。

「你看這畫上只有胡桐流水,落日孤煙,不免寂寞。」我拾起另一支筆遞給他,「塞上春遲,你畫幾隻自南歸北的雁,讓它們飛入柳營,陪一陪去國離鄉的兒郎們罷。」

他凝視我片刻,笑了:「好。」果然他筆致再轉溫柔,輕輕塗繪空中幾隻歸雁,那些雁姿態英健,羽翅夭矯,挾來春光無限。

我盯著那幾隻大雁,在他耳邊輕輕說了幾句話。王維笑道:「我未曾聽清。」我又說了一遍,他仍是搖頭表示沒聽清。我奇道:「你五感敏銳,怎會不能聽清我說什麼?」他笑道:「痴兒,你呵出的氣好香,我想多嗅幾回。」

「……我不理你了!

」我轉身出門,只聽得背後他清朗笑聲。

待到王維的休沐日,我便將他帶到阿史那盈科家中。阿史那敬重王維,不獨選了美貌歌姬來唱歌佐酒,還特地拿出了產自西域的金桃。桃子不宜存放,極易腐壞,故而金桃珍貴,更勝金銀。阿史那說道:「突厥俗話說,將家中僅有的物事全部拿出來待客,便不算慢待客人。為了招待王郎,我也算是傾我所有了!

席上我們將那幅畫送給了阿史那盈科。阿史那盈科欣喜之至,連聲道:「我有生之年,得將王郎的字與畫製成屏風,終日相對,真是死亦甘心!

王維笑道:「阿史那兄太抬舉我了。改日阿史那兄若到長安來,我願一盡地主之誼。」

阿史那盈科搖頭道:「我已過知天命之年,身子不復健壯。長安路途遙遠,我是難以輕易到的了。有王郎的字與畫,我便如同想見長安的文學風流,倒也足夠。」又捧出他珍藏的鄭虔等人的畫作,與王維同看,一時賓主盡歡。

我見氣氛已差不多了,向王維暗暗拋個眼色。王維心領神會,便道:「我聽說甘州有薤谷石窟,是十六國時郭瑀所造,經北涼多年經營,有千佛洞等勝跡,欲待前往一觀。不知阿史那兄可曾聽聞這薤谷石窟?」[1]

阿史那盈科也是信佛的人,聞言道了聲善哉,笑道:「甘州我亦曾去過!

那千佛洞極是壯觀,每一窟造像各各不同,卻又都極盡精巧,可奪造化之功。更有吐蕃樣式的藥師如來佛坐像,在長安怕是瞧不到哩。」

王維露出嚮往之色:「可惜如今天寒,不然我當真要即刻動身了。也罷,待到明年三月,縱是甘州春晚,想亦到了冰開柳萌的時節,那時我再去游賞。」

阿史那神色微變,笑道:「王郎既是出使而來,也未必能待到明年三月罷?依我看,甘州雖天寒,卻也並非不能行走。王郎不如及早去了罷。」

小貼士: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(。&1t;)

&1t;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