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节 (第1页)

那段时间,乔五妹正应邀要去广西柳州为当地老百姓祈雨,思来想去,带上了黄法蓉。

乔五妹祈雨时,排场很大,设云台、作大法、净水泼街、黄土垫道、树缠白绫、竹挑黄幡,前呼后拥上百人,神仙阵势,昭然天下。

云台三丈三,乔五妹由梯台上云台,手执拂尘,款动金莲,两排道士鼓磬点奏、钟钹齐鸣。云台之上,香案、蜡台、香炉、黄表俱齐,乔五妹先拜王母,再拜雷公,后拜电母,而后大声诵念祷告文,台下县令、师爷一干人虔诚注视,芸芸众生稽首瞻仰。

法事结束时,乔五妹会大喝一声:“雷公辅佐,电母加持,半月内,必雨!”

其实,乔五妹祈雨靠的是观天象,至于设坛作法,那是掩人耳目。就像诸葛亮七星坛借东风一样,在上边比比画画,那都是给周围的人看的,实际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,观天象、察地情,又靠奇门之术起局推断,早就料到那天必然会刮风,所以最后才能将风“借”

来。

古代没有天气预报,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长期的斗争中总结出很多经验,更有一些有心的术士,摸索五行与日象、星象、月象、气象等诸自然现象之间的规律,总结出一套独具东方特色的古代预测学。

乔五妹就掌握了这套技术,《越海棠风相札记》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记载:

雷公何处?电母何处?

江相一门,阿宝自度。

月晕三日风,日晕三更雨;

早霞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。

云彩往东,一阵大风;

云彩往南,大雨冲船;

云彩往北,天地漆黑;

云彩往西,鱼披蓑衣。

础燥喜鹊叫,月内干燥燥;

早叫财运到,晚叫丧事报。

……

前四句是开篇语,意思是:“雷公在哪里?电母在哪里?江相派的门生,自己可以揣度。”

古人认为闪电打雷都是天上的雷公电母所为,故而有此开篇。

后面就是具体的应事规律了。“月晕三日风”

,是说如果月亮周围出现月晕,老百姓俗称的“月亮烤火”

,那么三日内必然起风;同理,“日晕三更雨”

,如果出现了日晕,那么当日三更天必然下雨。

“早霞不出门”

,是说如果早起,太阳刚露头天边就有云霞泛滥,那么千万不要出门,大雨马上就到;相反,如果当天日落时,晚霞妖娆,光芒万丈,那就放心地出行吧,近期不会有雨,故而有“晚霞行千里”

一句。

接下来的四句是观云象的绝活,此法不仅在《越海棠风相札记》中记载,在老百姓当中也广为流传,不同地方的说法略有不同。有人说此法不准,那是没有把握此法的精髓,这四句中的云彩,不是指一般的浮云,而是指排山倒海的乌云、厚云。

中国整体地域位于赤道以北,地势西高东低,气温南热北冷。《札记》有云:云者,雨也,地水上升遇冷而成之;云西起东行,顺势而下,冷热对流,遂成狂风,曰“云彩往东,一阵大风”

,然,风后雨否?此云象所属也;云北出南行,冷云上乘,热浪下履,冷热相遇,云之加厚,厚而不载,大雨倾盆,曰“云彩往南,大雨冲船”

;云南起北行,热浪在上,冷气遁下,坎合坤收,天昏地暗,曰“云彩往北,天地漆黑”

;云东起西行,循势而上,风吹而不散,雷打而不动,厚积厚发,终得霹雳之震,瓢泼而下,鱼之不受,欲寻遮蔽,曰“云彩往西,鱼披蓑衣”

这是“越海棠”

的老祖宗对这几句口诀作出的科学解释。但归根结底,万法在于变通,况且云的种类有很多,乌云、厚云、浓云、薄云、碎云、淡云、秃云、堡云、鱼鳞云、钩卷云等等,没有三五年的功夫,观云象而推雨时实为笑谈。

最后两句,“础燥喜鹊叫,月内干燥燥”

。“础”

,是指地基,“础燥”

就是地基干燥,这是天气晴朗的表现。喜鹊和天气之间有一种必然的关系,天越晴喜鹊叫得越欢,喜鹊叫得越欢,天气晴朗持续的时间就越长。

关于喜鹊这种东西,总是和乌鸦相提并论,俗语曰:喜鹊报喜,乌鸦报丧。其实,喜鹊也不总是报喜,有时也会传递坏的信息,叫“早报喜,晚报丧”

。如果早起喜鹊就在你家枝头叽叽喳喳,那么好事马上就来了,如果是夜幕时分站在枝头叫来叫去,那就大事不妙了,所以才有“早叫财运到,晚叫丧事报”

的断语。

这些门道都是“越海棠”

几百年来,无数阿宝长期总结的经验,现在有些可以科学解释了,但有些还是解释不了。

在古代所有推测天气的技法中,最绝的一招就是“闻础得天时”

,就是根据地基的湿度和气味准确推测刮风下雨的时间。发明这种方法的人是唐朝的风水大师袁天罡,袁天罡善于辨别泥土的气味和湿度,这当然是风水师必备的要素,但袁天罡能将地情反作用于天时上,这就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了,沃野之中,捻一抔土,以鼻嗅之,即可对未来天气作出预测。

黄法蓉无意之中掌握了这“闻础得天时”